​颐和园里,有这样一群人用树“作画”

2023-05-16 12:17:20    来源:方圆

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”“巧于因借,精在体宜”,这是明末造园家计成在《园冶》一书中提出的精辟论断,意思是说一座园林虽然是人工打造的,却好像从天上带来,其巧妙之处在于能够依照原材料的模样,做到形体适度、大小得宜。这句话通常用于形容园艺设计的手法高超。而在北京颐和园中,这种景象处处可见。


【资料图】

借景是景观树修剪技艺之一。在颐和园万寿山上,有一处亭子名叫“湖山真意”。游客驻足“湖山真意”时,可远眺西山,下眺昆明湖。颐和园大树修剪班班长杜劲松理解,“湖山真意”的名字应由此而来。而西山不属于颐和园,需要通过“透景工程”修剪树木枝叶,把西山借过来,还原它的本来景观。

站在景福阁前,德和园大戏楼与十七孔桥在“透景工程”的修剪下露出真容。

“透景工程”从2018年开始,通过3年的绿化调整,颐和园的山上前后种植了几十万棵柏树。经过园林工人多年的努力,这些柏树长势喜人,把颐和园的古建等原始景观遮挡了不少。“通过修剪,让树木分出层次,调整空隙,‘透景工程’就是要把这些遮挡的景观露出来。” 杜劲松向《方圆》记者介绍。

游人不经意间驻足,透过树木间的缝隙,正好可以看到佛香阁的全貌。

爬万寿山是游客来颐和园的体验之一,但只是爬山而没有景观,就显得乏味了。“万寿山的爬山路线相对陡峭。我们希望当游客爬累了,驻足休息时,他们抬起头就能看到一片景观,将昆明湖、十七孔桥、南湖岛等一片湖光山色尽收眼底。尤其是当湖风带着花香迎面吹来时,游客会感觉十分舒爽。” 杜劲松对《方圆》记者说。

这一步一景的效果都是杜劲松与队员们用脚步,一步步丈量出来的。

为了把最美的景观呈现给游客,杜劲松时常到各个点位查看景观状况。

杜劲松生在颐和园大墙外,父亲是颐和园职工,所以杜劲松算得上是“生在颐和园,长在颐和园”。他对颐和园有着深厚的感情。1986年,16岁的杜劲松被颐和园招为绿化工,当时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写一份保证书:“一辈子不能退出绿化行业,一辈子为绿化行业作贡献。”刚开始,杜劲松对这份保证书还有些抵触,但随着工作逐渐深入,自己修剪的树长得好,花也开得漂亮,他慢慢有了成就感,也对它们有了感情,自然就越干越喜欢了。“也许就注定了,我的名字就和这份工作特别有缘。” 杜劲松对《方圆》记者说。

1988年,颐和园绿化队正式成立大树修剪班,成员共9人。1990年,万寿山上荒草丛生,颐和园进行绿化调整,大树修剪班的工作重心便转为伐除杂树和灌木,那时是杜劲松和队员们最辛苦的时候。“我们常常一大早就出门,拿着油锯在万寿山的树林中干到晚上八九点,一干就是3年。这也奠定了如今颐和园万寿山前柏后松的原始风貌。”杜劲松回忆起过往,眼中带着愉悦和自豪。

2000年,“颐和园绿化队”更名为“园艺队”。随着名字的更新,大树修剪班的意识也发生了转变——从单纯的种树,转变为景观修整。

在颐和园宿云檐城关旁,杜劲松与队员们对一棵油松进行修剪。

“最自然的手段就是让每株树木的姿态都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,成为景致的一部分。或利用高耸的城墙、墙面上灵动变化的光影姿态,给各个方向的观赏者带来行走于画卷般的愉悦感。” 杜劲松对《方圆》记者介绍。

在树枝间狭小的空隙中,杜劲松使用手锯修剪干枝、死杈最为方便。

不入园林,怎知春色如许。大树修剪班的工作季节性极强,春天根据游客的热点游览路线,提前将路线中的相应景观修剪出来。每年2月初桃花开之前,在颐和园西堤,著名的网红景点“桃柳夹岸”亦是如此。在山桃花开放之前,大树修剪班需要将山桃树和柳树的干枝、死杈和树形进行整理。“等我们整理完,桃花季也就到了,颐和园也就达到最美的景观状态去迎接游客。”杜劲松说。

颐和园里长桥旁柳暗花明,吸引游客纷纷打卡拍照。

从颐和园东宫门入园,仁寿殿与南配殿之间有一棵一人抱不住的大国槐,过去大树修剪班修剪的方式是保证树木通风、透光,去掉树木上的干枝、死枝。但随着这棵国槐的生长,枝条逐渐触碰到了旁边仁寿殿屋顶的瓦片。“仁寿殿上的瓦片很多是原装的,都是文物。”杜劲松和队员们想办法,把国槐伸向仁寿殿的枝条修剪掉,保留上面的枝条,让它长过仁寿殿。这种突出骨干的修剪方式,使这棵国槐的姿态更加挺拔,苍劲有力,从而强化了古建与大树之间的关系,提升了景观的历史厚重感。

修剪完毕,杜劲松与队员们一起将修剪掉的干枝、死杈统一带回处理,制作成肥料重新用于大树施肥。

景观树的修剪,非常需要大树修剪班的队员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,尤其在皇家园林的颐和园。一棵树的后面是配山景、亭子还是水面,这对于景观树是必不可少的内容。杜劲松时常与在颐和园拍照的摄影师请教,一棵树的枝条是否有伸入镜头,是否能起到点缀作用,并在摄影师们的照片中寻找不足。杜劲松还会参考一些古画,寻找植物与山水之间的联系。领导专门为大树修剪班购买的《芥子园画谱》,杜劲松与队员们也经常翻看。

《芥子园画谱》是杜劲松与队员们最常翻看的书籍,他们从中吸收到了许多秀美的景观造型。

“长久的学习在我和其他队员的心中会留下深刻记忆,桑松、柏树、山石,在修剪具体一个枝条时,脑中灵光一闪,也许做出的就是好作品。” 杜劲松对《方圆》记者说。

(更多内容请关注《方圆》4月下期)

本文杂志原标题:《颐和园里的大树作画师》

本文为《方圆》杂志原创稿件,转载时请在醒目位置标明作者,并注明来源:方圆(ID:fangyuanmagazine)。

编辑丨黄莎 房佳佳设计丨刘岩

文、图、视频拍摄、视频制作丨张哲

往期精彩

点击图片

购买《方圆》杂志

好看的人都点了在看

关键词:

X 关闭

安阳曹操墓将于2022年5月正式对公众开放
时间·2021-12-29    来源·中新网
为什么这次寒潮南方降雪这么明显?
时间·2021-12-29    来源·新华社
山西绛县6名失踪者全部遇难 当地:已立案调查
时间·2021-12-29    来源·中新网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