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聚焦:数量关系(3)三种题眼,殊途同归

2023-06-22 11:19:21    来源:哔哩哔哩

「解题思路」「计算技巧」和「真题经验」是「数量关系」解题的三种「题眼」,它们虽然有所区别,但都很重要,也都是学好该板块的重要基础。


(资料图片)

有的「数量关系」完全没有任何「计算技巧」,但仅凭「解题思路」就能难住很多考生,例如:

【2023山东】每周五下午6:00放学后,高一学生小张的母亲会驾车准时在校门口接他回家。某周五下午,放学时间提前了30分钟,小张决定步行回家。他母亲按原时间驾车去接他,在路上遇到小张,即接上他回家,到家时比往常提前了10分钟。

小张步行了多少分钟?(A)20(B)25(C)15(D)10

小张步行了多少分钟?(A)20(B)25(C)15(D)10

正确率51%,易错项C

这道题最重要的,是意识到「下午6:00放学」是无效条件

本题正确率不太高,原因就在于叙述很复杂,而且出题者的「陷阱」很巧妙。整道题都在以小张的视角叙述,还给了「小张平时下午6:00放学,当天提前半小时」这样一个复杂的叙述,但它的意义并不大。

根据「到家时比往常提前了10分钟」可知,小张母亲的视角是解题关键。

假设正常放学时,小张母亲来回需要x分钟,可画出前后对比条件图如下:

画图后可以很直观看出,「提前放学」之后,小张母亲驾车在红点处接上小张,直接回家,少了橙色圈中「红点去学校,再从学校回红点」这一来回。

这一来回共10分钟,单程5分钟,得:

小张提前放学30分钟(开始步行),小张妈妈提前5分钟接到小张,即小张步行了30-5=25分钟,B「25」正确。

这是典型的「理解难度高,计算难度0」题型。本题计算式毫无难度,但考生分析时很容易被「小张6:00放学」所迷惑,理不清头绪。

事实上,这道题只要画出「正常放学」和「提前放学」的示意图,就很容易发现小张的行动根本不重要,「小张母亲开车的时间」才是关键。

通过前后对比可知「(小张母亲)到家时比往常提前了10分钟」,即去学校的单程提前了5分钟。由于小张「提前30分钟放学」,可直接得出30-5=25的结论。

西瓜推荐大家遇到「行程类」尤其是带有「往返路程」「提前延后」表述的题目,优先考虑画出示意图,通过理清核心逻辑来解题,否则就可能像本题一样,被「小张」这个主视角所迷惑,掉入出题者精心设置的陷阱中。

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道「解题思路很简单,计算过程较复杂」的题目:

【2022北京】商店做促销活动,购买店内商品第一件原价,第二件(价格不高于第一件)4折,第三件(价格不高于第二件)1折。小刘买了1件A和2件B商品,优惠后的总价格相当于定价的56.25%。

已知A商品比B商品贵,则按原价买10件A商品的钱最多可以按原价买多少件B商品?(A)20(B)16(C)14(D)12

已知A商品比B商品贵,则按原价买10件A商品的钱最多可以按原价买多少件B商品?(A)20(B)16(C)14(D)12

正确率50%,易错项B

根据折扣规则可知:A+0.4B+0.1B=(A+2B)×56.25%→A+0.5B=(A+2B)×56.25%

两边×4,得:4A+2B=(A+2B)×225%

两边再×4,得:16A+8B=(A+2B)×9→16A-9A=18B-8B→7A=10B

赋值A=10,则B=7,原价买10件A=10×10=100,100÷7=14余2,C「14」正确。

这本质上是一道「资料分析」题,「解题思路」和「计算技巧」的难度和上一道完全相反。

读题后一眼可看出「A与B的关系」,理论上似乎是送分题,但实际正确率约只有一半,原因就在于这个奇特的比例「56.25%」。

如果直接硬算,这道题会变成一道三四位数的除法:

A+0.5B=(A+2B)×56.25%→A+0.5B=56.25%A+112.5%B→43.75%A=62.5%B

如果平时没时间压力,这里的计算量倒也可以接受;但考场上,由于时间紧张,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会在压力之下,算错三四位数的除法的。

「56.25%」这个数值很繁琐,不仅不是整数,而且也不是「62.5%(5/8)」这种简单的分数,所以无论在什么板块遇到,都要按照解「资料分析」的思路,优先对其简化。

在本题关系式中:A+0.5B=(A+2B)×56.25%

「56.25%」同时和A、B两个商品相关,是计算关键,所以要尽量简化成整数。

根据「0.25×4=1」的性质,先尝试让其×4,得结果为225%(一个整百分数),即2.25(还不是整数,可以进一步简化)。

这里结尾又是一个0.25,再×4,就能得到一个真正的整数,计算起来就非常方便了。

本题如果把56.25%换成一个整十百分数,正确率至少飙升30%。由此可以看出,「提升自己的计算效率」对于数量关系同样极为重要。

虽然大部分题目不会在「解题思路」和「计算难度」上太极端(就是两者都有一定难度,也都不会特别难),不过几乎所有题目都越来越看重考生的「真题经验」。考生真题做的越多,总结的技巧越扎实,在考试中就越有优势。例如下面两道题:

【2022深圳】某商城停车场实行按时长阶梯式收费,收费规则如下:不超出某一基础时长的,按5元/小时收费。超出该基础时长的,超出的部分每小时收费增加3元;停车时长达基础时长3倍以上时,则超出基础时长3倍的部分,每小时收费再增加3元。

若甲某次停车离场时超出基础时长11小时,共交费116元,则基础时长为多少小时?(该基础时长为整数,停车时长不满1小时的按1小时计)(A)6(B)5(C)4(D)3

若甲某次停车离场时超出基础时长11小时,共交费116元,则基础时长为多少小时?(该基础时长为整数,停车时长不满1小时的按1小时计)(A)6(B)5(C)4(D)3

正确率53%,易错项C

本题最合理解法:直接代入B(C也可以)。

代入B,得总收费为:

5×5+10×8+(11-10)×11=25+80+11=116元,和题干一致,正确。

若代入B不正确,则代入C;若代入C也不正确,则根据BC的计算结果可直接锁定A或者D正确。

或许有小伙伴觉得奇怪——这道题看着很简单,怎么错误率能接近50%?事实上,高错误率和考场上的紧张气氛有关。

本题包含「基础时长」「超出基础时长<3倍」「超出基础时长>3倍」3个计算阶段,且随着基础时长的变化而变化。

这道题如果直接设「基础时长为x小时」,那么会面临「基础时长>3倍是否存在」的问题,还需要多次确认;但由于选项简单,计算容易,因此直接从选项入手,代入后快速验算,效率会比列方程高的多,而且不会出错。

「从选项入手」就是解析的「题眼」。找到正确的方法后,本题毫无难度。即使正确答案是D(就是代入B、C都不成立),那计算BC并推理出D的过程也比列方程要快得多。

这道题最需要的其实是「经验」。考生如果经验足够丰富,就能看出「代入验算」这个好方法;但如果真题训练量比较少,就不太容易意识到这一点。

——千头万绪,真题为大。想要真正做好数量关系,就一定要重视起真题,尤其是近年来的真题。

【2023省考】某电子元件制造厂有甲、乙、丙三个车间,甲、乙、丙三个车间的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5%、70%、25%,且甲、乙、丙三个车间的次品率依次为4%、3%、2%。

任取一件产品,取到次品为乙车间制造的概率是:(A)15%(B)45%(C)75%(D)85%

任取一件产品,取到次品为乙车间制造的概率是:(A)15%(B)45%(C)75%(D)85%

正确率51%,易错项B

赋值总产量=100,则次品期望:乙=70×3%,非乙=5×4%+25×2%

乙∶非乙=210%:70%=3∶1

即「取到次品,同时为乙车间制造」的概率=3÷(3+1)=75%

本题的「题眼」是「赋值」,这也是非常需要经验的一种解题小技巧。

熟悉此类题目的话,读题后能直接确认「总产量的数值」对「结果」毫无影响,任意赋值即可。

同时,由于题干中带有多个百分数,因此直接赋值「总产量=100」,计算后很快能锁定答案。

注意:「产量占百分比」和「次品率」是两层概念,直接计算不合适,必须将其简化。

题干中一开始给的是抽象的70%、5%、25%的概念,当赋值「总产量=100」时,甲乙丙车间的产量就固定下来了,同时产生的「次品期望」也固定下来。

本题还有个小陷阱需要经验:问题问的是是「任取一件产品,取到次品为乙车间制造的概率」而不是「任取一件产品,该产品为乙车间制造的次品」,因此概率是75%而不是2.1%。当然,本题也没有2.1%这个干扰项,但备考时一定要明白。

通过这4道题可以发现「题眼」的重要性。]前两道题分别是「解题思路」和「计算技巧」的代表,一道题计算极其简单,但思路较难找到;另一道题思路特别清晰,但计算难度较高。

后两道题则体现了「真题经验」的重要性,「经验」本身就是「题眼」。

对于考场上的考生来说,有没有相关经验往往决定了题目的对错,甚至是「数量关系」的生死。无论是「选项简单直接代入」,还是「百分比直接赋值100」,这两种技巧都需要通过长期做真题、学真题来磨练。

「解题思路」「计算技巧」和「真题经验」,这三种关键「题眼」,虽然各有不同,但最终殊途同归,都成为了「数量关系」解题的重要基础。希望各位小伙伴能从中受到启发,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。

关键词:

X 关闭

安阳曹操墓将于2022年5月正式对公众开放
时间·2021-12-29    来源·中新网
为什么这次寒潮南方降雪这么明显?
时间·2021-12-29    来源·新华社
山西绛县6名失踪者全部遇难 当地:已立案调查
时间·2021-12-29    来源·中新网

X 关闭